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金图·八九零空间】城铭流韵——南京城墙砖文的多元文化价值
发布时间:2024-02-26
  南京有着3100年的建城史和450年的建都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变迁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南京明城墙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明城砖上留下的巨量砖文,更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资料库。2月23日下午,在金陵图书馆和大无书画院的邀请下,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十佳志愿者”杨健雄老师来到了金图·八九零空间,为市民读者们带来讲座《城铭流韵——南京城墙砖文的多元文化价值》。
 
  2021年,杨老师加入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成为了南京城墙博物馆第一批志愿讲解员,并于2023年被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推选为“最美城墙人”。在本次讲座中,他从南京城墙砖文史料价值、烧制工艺、研究利用以及书法艺术等方面,向现场读者们全面阐释着南京城墙砖文的多元文化价值。南京明城墙由明太祖朱元璋主持修筑,历时28年,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四重城垣”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杨老师表示,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城墙便是“京城”的城墙。随后,他从南京明城墙的历史说起,详细介绍了明城砖的烧造与责任制,并通过一段现场考察视频,生动展示了责任制砖文的内容格式与印制方式。
  “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明城砖的烧造与责任制十分严格,为确保城砖质量,产地和责任人会采用模印、戳印、刻划三种方式印制在城砖上,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逐级追责。杨老师说到,“这种精确到人的多级责任制是中国古代‘物勒工名’制度的延续,也是明城砖更高质量要求的产物,更是南京明城墙屹立六百多年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京城墙砖文的书写者多为基层文吏或底层文人,从书法的角度来说,砖文算不上精美,但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特点。这些文字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更显古质朴拙,呈现出独特的金石韵味。借助砖文图片的集中展示,杨老师表示除了建造时间和地点外,其实砖文还隐藏着很多信息,如政治体制和赋役制度、政区沿革、移民与姓氏文化、文字演化与民间书法、刻印技术等诸多内容。
  从志愿者到砖文记录者,杨老师还担任主编并创建了“砖文漫话”。他从2022年开始整理南京城墙砖文档案,坚持每日更新“砖文日历”,将采集到的砖文,进行释读、分类,并录入相关信息,目前已整理录入5000块城砖的砖文信息。最后,杨老师还为现场的市民读者推荐了3本书,包括《铭文天下——南京城墙砖文》《南京城墙砖文》等。
  “分享城墙砖文,讲述城墙故事,宣传城墙文化。”此次城墙砖文讲座,让更多市民读者了解到了砖文背后的历史文化,也为广大砖文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未来,金陵图书馆还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持续策划艺美金陵系列艺术文学活动,以满足南京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林静雯 编/林静雯 审/马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