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多年前,新安旅行团诞生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前线到宁静的后方根据地,新安旅行团的少年们一路前行,一路宣传。他们用激昂的歌声唤醒沉睡的民众,用生动的演讲传递进步的思想,用真挚的情感打动每一个人的心。“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新安旅行团宛如闪耀的星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们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山河,用纯真的心灵书写着少年的诗和远方。

2025年3月15日14:00,由金陵图书馆、南京机关作家协会、南京市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主题讲座“金图讲坛”特别策划:为“世界文学之都”添砖加瓦——南京作家文学创作谈 | 邹雷《新安旅行团——中国少年的诗和远方》在金图一楼报告厅举办,300余位读者聆听了本场讲座。

主讲人邹雷老师是文学创作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机关作协主席、江北新区文联副主席、江北新区作家协会主席。
邹老师介绍说,新安旅行团是一所行走的学校。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怀着“我们要把中国来改造”的雄心,走上了宣传抗日唤醒民众的道路。这群小好汉北上内蒙古,西溯黄河,在党的领导下,转战武汉、长沙、桂林等地,成为著名的中国少年儿童抗日团体。国共合作分裂后,该团成员分批秘密进入香港,转道上海,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完成了组织18万儿童团员的光荣任务。他们的足迹经过22个省(市)、历时17年、行程5万多里,谱写了中国少年儿童革命团体史诗般的光辉篇章。

邹老师以自己的著作《行走的学校》中几个生动的故事为例,深入讲述了新安旅行团的红色故事。其中作品朗读环节深受读者们欢迎。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再到大学生,以至小读者的妈妈都踊跃举手,以现场朗读的方式与新安旅行团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互动。在旅途中,新安旅行团的少年们不仅是勇敢的行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深入民间,与普通百姓亲密接触。在田间地头,他们与农民伯伯一起劳作,了解农业生产的知识,同时也将新思想、新文化带给这些朴实的人们。在简陋的教室里,他们为孩子们授课,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点燃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之火。他们组织文艺演出,通过歌曲、舞蹈、戏剧等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那激昂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精彩的表演,如同一股股暖流,流淌在人们的心田,让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困境中找到了力量。

新安旅行团的少年们还以笔为武器,记录下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们的诗歌、散文、日记等作品,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些文字如同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他们在旅途中的成长历程,也成了那个时代珍贵的文化遗产。例如,他们在描写壮丽山河时,笔下的山川河流仿佛有了生命,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美丽;在反映人民生活时,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少年们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们作为中国新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文旅融合蓬勃发展、红色文化厚植文脉,而新安旅行团和南京也有一段生动的故事。1936年4月,新安旅行团转到南京,参加中国舞台协会的公演活动。团员们承担了台前幕后的勤杂工作,并且作为群众演员参加了演出,在多场进步戏剧中演唱歌曲。这次南京之行,为新安旅行团种下了文艺的种子,注入了文艺基因。
讲座中,邹老师沿着新安旅行团的脚步,用精彩的语言展现了当年中华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救亡、民族独立的壮阔历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邹老师鼓励说,新安旅行团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少年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让我们以新安旅行团为榜样,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的大学生方逸涵说:“邹老师的文字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一年级的张文甲因为《行走的学校》一书专程来听讲座,从纸质阅读到现场聆听和上台朗读,他用“印象深刻”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来自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北校区一年级的陈瑞辰认真聆听了本场讲座,妈妈陈女士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她表示:“我第一次带孩子参加这样的讲座,平时在家读书比较安静,今天,没想到邹老师会用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作者带着我们一起读,体验感很好,激发了我们的阅读热情;再加上邹老师的现场解读和点评,真是太惊喜了!下次我们还要来参加这样的讲座。”
(文:甘旭扬 编:甘旭扬 审:周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