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美活动 > 活动报道
天才的天命——金陵图书馆传奇人生典藏影像赏析会
发布时间:2013-01-06

“成功的传记电影改编往往是对原著的背叛。”12月9日下午,金陵图书馆开展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天才的天命”传奇人生典藏影像赏析会。赏析会从传记文学和电影两方面着手,重磅出击,邀请到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余斌、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秘书长舒克为嘉宾,江苏影视频道导演、编剧、融资人涂钟鸣、《东方文化周刊》电影记者淘金汉为讨论嘉宾,由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硕士丁磊担任特约主持,针对金图推选的六十种具有“传奇人生”特点的传记文学和影片,引领一群文学电影爱好者进行了一次近距离讨论和交流,在光与影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赏析会从下午一点开始,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观影,观看大卫•芬奇导演的影片《社交网络》。第二阶段是嘉宾讨论。有文学专业的教授,有电影评论的专家,相互切磋,相互交融,按照“书”、“光影”、“人生”的顺序,对“天才的非凡之处:从人物原型到传记文学”、“传记电影AB面:文学作品和电影在表现天才人物的共通与异处,各自的特点”、“中国传记片与世界经典传记片之比较”、“你所见到的最神奇、最糟糕、最交相辉映的改编”四个话题进行了讨论。

余斌谈到,被改编成为电影的传记作品,其描述对象的经历都有奇特性或者某一方面能够被戏剧化,而主旋律就是励志;舒克指出,中国50、60年代传统传记电影和好莱坞影片从对人物的选择就走上了两条路,前者是“高大全”,后者则可具有争议性,想获得观众的喜爱就必须对人物性格、生长环境和行为方式进行真实刻画;涂钟鸣以80、90年代人的视角,从小时候的《董存瑞》《焦裕禄》到时下最新影片《王的盛宴》《少年派》,说明中国传记片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早年的传记一讲就是人的一生,而现如今我们可以凭自己的理解让人物更加丰富化。淘金汉认为,无论是传记文本还是传记影片都或多或少地添入了作者或导演的主观意愿,他建议要评价一部传记还是应该由一到多,触类旁生,在电影之外结合多种版本的作品、信息拼凑起来看。对于电影怎样改编文学作品的话题,其他嘉宾也给予了不同程度理解和解读。

第三阶段是读者发表观点,和嘉宾共同讨论。在场的读者许多都积极踊跃地阐述自己观点,有的拿中国传记电影和日本传记电影作了比较,有的质疑人物传记的真实性。还有一位名叫陈德源的读者提出文学创作与电影创作受到市场、政治、美学与观众需求等方面冲撞和限制,希望金陵图书馆这样的公众文化机构,承载重大的历史使命,让老百姓从浮躁的现实中真正平静下来。

赏析会上,由嘉宾和读者们共同推荐出10种“金陵图书馆2012年臻藏书•影——传奇人生”,分别是:1、阿甘正传(1994);2、海上钢琴师(1998);3、美丽心灵(2003);4、戴珍珠耳环的少女(2003);5、卡波特(2005);6、穿prada的女王(2006);7、我曾侍奉过英国国王(2006);8、就是这样(2009);9、社交网络(2010);10、自闭历程(2010)。

最后,赏析会还选出5名最活跃读者,嘉宾抽取5名幸运读者,分别由嘉宾向他们赠送图书,并合影留念。至此,2012年金陵图书馆臻藏书•影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但我们对于书、光影、人生的品味还会不断延续深入。

本次活动通过书•影推荐、主题杂志推荐、开展线上活动、沙龙讨论等多种方式,围绕传奇人生主题,专注于文学作品及改编的电影,推荐了一批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和电影,探讨了文学与电影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激发了读者们的阅读兴趣,提升了阅读品质。文学是电影的源头,书与光影两相对照,对人生会有更多层次的体味。

金陵图书馆首次尝试观影、专家讨论、读者座谈三者衔接、相互融合,深度交流的开放式沙龙,并提供饮料、水果,免费发放金图导读刊物《阅微》。其形式新颖、观评结合,生动的观影享受,并奉上精彩的专家讨论,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同样是专精深,给所有读者以冲击性的思想启迪。一个读者在讨论中对此次活动这样评价道,“金陵图书馆是平台、学术研究者是长江上的纤夫、观众是坐船上的行者、官方是闸口,媒体是路上的引导。目标:真实的艺术,向善的引导,平静的心态,向上的生活。”

此外,《阅微》专刊欢迎大家的读书感想、观影感受、文本与电影的对比共通等文章投稿,邮件地址yuewei@jlli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