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花,源于宋代,兴起于明清,盛于民国。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项传承悠远的民间手工,就是用各色丝线在纸板上缠绕后组合起来,形成各种不同的形态。它曾是民间习俗庆典中的主角,人们也赋予缠花各种吉祥的寓意。作为中国的特色民俗工艺,很多地区都有不同的缠花种类。如湖北英山缠花作品中经常出现龙凤的形象和吉祥文字,色彩艳丽饱满;闽南地区的“春仔花”则全是大红花卉,表现形式以发簪为主;而中国台湾地区的缠花色彩自然柔和,作品中花鸟昆虫皆有,用途也更多,从祭祀桌供到生活装饰皆有。2011年,英山缠花入选第三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将缠花这一古老工艺带上更广阔的舞台,并焕发新的光彩。
近年来各种古装电视作品中也时常出现缠花的身影,再加上汉服复兴,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深入了解这一技艺,也成为缠花渐渐为大众所知。
金图手工坊的缠花课程从2020年开始,如今也成为手工坊的一个固定系列,负责教授这一课程的秋燕老师极有天赋,对于课程设计也有独到匠心。每次开课,她都会反复试验,不断改进。今年的缠花课程恰逢小满节气,秋燕老师就以此为主题,制作了小麦胸针。浅黄的石膏花芯一个个叠加作为小麦麦穗,绿色的蚕丝线做出三四片叶子,再点缀金箔,做出的成品寓意丰饶富裕,也代表着我们对美满安宁的小小祈愿。
“花未全开月未圆,
半山微醉尽余欢。
何须多虑盈亏事,
终归小满胜万全。”

文/编:葛瑶 审:徐昊丰